蒸汽管道安装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2蒸汽管道质量控制程序
6.2.1 原材料的控制:本工程所需主要施工材料均由施工单位负责,所购的材料、设备必须要有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试验检验报告。加工订货成品、半成品及构件的供应方式由施工单位按进度、设计要求标准负责加工订货,同时接受监理、建设单位的监督。
6.2.2 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原材料控制、工艺流程控制、施工操作控制,加强每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对各工序间的交接检验及专业工种之间交接环节的工程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检查验收,抓好全过程质量管理。
6.2.3 加强检查验收制度
6.2.3.1 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进行现场验收。凡设计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检,并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6.2.3.2 各工序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检查。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进行自检、互检、专检,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2.3.3 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对隐蔽工程、地基验槽记录等工序必须经业主、监理及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6.2.3.4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分项工程都要在大面积操作前做除师范样板,经验收合格后,严格按样板标准进行施工。
6.3蒸汽管道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开工前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要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2)认真进行原材料检验,钢材、等材料 必须提供质量保证书,并按规定做好抽检。
3)技术复核是防止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工程质量、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一项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技术复核工作。
4)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质量通病的产生,主要是对质量通病的发生无预见,未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没有严格按工艺要求施工,关键环节处理不认真,造成质量通病的发生。针对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发生的特征,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治和消除质量通病。
5)加强工程质量预控,工程施工质量要一次达标,必须以预防为主,为此我公司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质量的预控,通过分项工程优良确保分部工程优良,通过分部工程优良,确保单位工程优良。
7.确保蒸汽管道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7.1 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接受监督检查,入场前需进行安全教育,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作业时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7.2 吊装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精心操作,听从指挥,高空所有使用的脚手架等必须绑扎牢固可靠,并检查合格;
7.3所有选用机具,工具,索具等必须严格检查,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现场的机具工具及材料等堆放整齐,所有拆除构件及时运出现场,做到文明施工;
7.4 作业人员要按要求穿戴好劳保用品,高度作业要系挂好安全带,搭设合格的脚手架;
7.5 高处作业时必须系挂好安全带,严禁抛接或从高处向下抛掷工具、材料等物品;
7.6 现场的起重吊装作业设临时警戒线和警示标志,禁止行人和车辆通行,应设置吊装安全警戒区,设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7.7 起重吊装作业,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吊装措施,对使用的索具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吊装指挥必须分工明确,统一指挥,有旗有哨,信号清晰;
7.8 吊装过程中,作业人员应坚守岗位,听从指挥,发现问题立即向指挥者报告,无指挥者的命令不得擅自操作;
7.9吊装作业时,应先进行试吊,满足吊车的机械性能后,方可正式起吊。起吊后,应有专人观察吊车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指挥负责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7.10 吊车司机或起重人员在操作前必须鸣铃或吹哨提示,在吊运物接近制造人员时,应给以铃声提示。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7.11施工现场拉运、吊装等工作要有专人指挥和明确的施工方法。指挥人员、作业人员都应站于吊物下方2米以外,待吊物落稳后,方可靠近摘索具;
7.12乙炔、氧气气瓶,应设有回火阀等防火的安全装置。使用时,不得放在架空线路、生产设备、工艺管道的垂直下方,以及污油井和有火花溅落的地方,在现场施工作业时,动火必须有火票。
7.13 现场临时施工用电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控制两级保护”,其中第一级保护的漏电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根据实际用电量自行确定,漏电动作时间要小于0.1秒。
7.14 一切用电设备、工具、照明,都必须实行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必须单独敷设,不许通过任何开关和熔断器,并在分支点、终点和设备集中点做重复接地。
7.15 严格执行“一闸一机一保”制,严禁一闸多用。现场禁止使用闸刀开关,一律换用空气开关加漏电保护器, 用电设备应保持电缆绝缘和接地良好。手持电动工具应有触电保护器,做到“一机一保”,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7.16 所有的开关、插座和插头保护盖要完好,不许用两个线头直接插在插座孔内。
7.17 电线、电缆、电焊把线和砂轮线等不许与钢丝绳绞在一起,严禁乱拉乱拽电线,不许用金属丝绑扎电线和电缆,架线要有绝缘子或其它绝缘措施。
7.18焊接和切割场所及其周围区域无着火的可能。电缆、焊接设备及软管、表、焊枪、气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乙炔表使用时配回火防止器。
7.19焊接和动火作业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对附近人员造成伤害。乙炔瓶立放,有防震圈并有防晒措施。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m。
7.20高处作业人员使用工具袋,防止所用工具、材料上下投掷。作业时妥善保管工具和配件以免其坠落,施工暂停或结束时把所有工具、配件和零散材料收集起来放在稳妥的位置。
7.2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项目统一规定,正确佩带安全帽、安全带、劳保鞋、防护眼镜、劳保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同步施工,“四口”、“临边”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严禁高处抛物,严禁私自攀登栏杆。
7.22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现场情况,熟悉工作内容、施工程序、检验要求等,并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7.23焊接时必须将周围的易燃物清除干净,注意风向和火花飘落的方向,远离油漆、防腐等危险性作业。
7.24绳扣和卡扣使用正确,绳扣应排开,不得有相互挤压,死弯现象;卡扣不可侧向受力。
7.25绳扣缠绕处应夹管皮或木块,吊装过程中绳扣旋转方向无障碍物;吊装过程中应设溜尾绳,严禁带有松动的物体进行吊装作业。
7.26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提前作好防雨、防潮、防滑措施。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8.确保蒸汽管道安装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8.1 确保蒸汽管道安装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 现场成立务实、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集中领导,统一协调,从组织机构上保证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2) 依据总进度计划要求,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资金需用计划,由项目部统一协调安排。
3) 施工前应重视准备工作,检查落实施工准备情况。
4) 作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施工前应提前解决图纸上的技术问题,避免因图纸错漏问题,造成工期延误,重点难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5) 按施工进度计划提前组织劳动力进场,并经培训、考核后,确保具有相应能力及资质的熟练工种上岗操作。
6) 按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准备工程材料及施工用料进场,并复检后运至现场指定地点备用。
7) 按施工进度计划,投入满足施工需要的各种主要施工设备。
8) 严格按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施工,避免因质量问题返工而造成工期延误。
9. 文明施工防止扰民措施
1) 严格执行《噪音控制管理办法》ZD/12Y-C01-01-2003,合理安排夜间施工项目,有效控制施工噪音,施工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和撞击其它物件,减少人为的噪音扰民现象。
2)严禁随意焚烧有毒、有害物体,污染环境空气。